岁序更新,天道酬勤——“四轮驱动”助推我校科研工作量质双提升

作者: 时间:2025-01-02 点击数: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024年,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科技处对照《兰州财经大学2024年工作要点》《兰州财经大学2024年重点工作行动计划》,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全国教育大会等精神,坚持“甘肃需要、兰财优势”科研方向,以大项目、大平台、大团队、大成果为抓手,严格落实“三抓三促”、强科研等行动,建立“年度科研目标责任制”,推进有组织的科研,以科研制度建设、平台团队、学术交流、成果产出等为重要抓手“四轮驱动”、同频发力,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全校科研工作再创佳绩,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得到“双提升”。

    这一年,我们面向科研事业发展,构建制度保障体系。

    推进学校科技体制改革是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和具体实践,是学校提升创新效能的力量之源。2024年,兰州财经大学实施“强科研”行动,持续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在原有《科研工作量及科研绩效核定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校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兰州财经大学学术交流活动管理办法》《兰州财经大学学术专著出版资助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了《兰州财经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的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促进我校科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等科研管理制度,形成了囊括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研平台管理、科研经费管理、交流与协作、学术治理等在内的一整套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科研管理工作迈上科学化、规范化、流程化的道路,学校创新体系效能整体提升。

    这一年,我们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

    产出高质量的科技成果是积极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科技创新、增强高校科研核心竞争力的源头活水。2024年,学校共获批国家级项目(含全国性)13项、省部级项目80项,实现理论经济学获得“重”字头国家项目突破,“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获批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白俄罗斯数字经济联合实验室建设”获批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立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获批数量位列在甘单位第三位,甘肃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位列全省各单位第二位;完成以兰州财经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C类及以上高质量期刊论文137篇,较去年增加52篇,增长比例达63%。有45篇论文被国际SCI(科学引文索引)或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期刊收录,其中24篇为中国科学院2区及以上期刊论文,有89篇论文在国内CSSCI或CSCD核心来源期刊发表,论文总体数量、质量较去年均有大幅提升;全校共编印《财经决策参考》10期,科研服务地方成果获得省级内参采纳及领导批示共23项;资助学术文库专著立项出版共12部。


    这一年,我们面向地方发展需要,培育大平台大团队。

    加强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是开展有组织科研的基础要务和基本抓手,是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强力支撑。2024年,学校围绕重点关键领域,依托优势学科,积极建立科研平台评价体系,稳步推进甘肃省数字经济与社会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等13个省级科研平台建设,重点打造“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成功申报甘肃省第一批新型高端智库建设,结项验收6个科研创新团队,立项建设14个科研融合创新团队。学校分阶段推进校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布局,从政策引导入手,探索团队考核机制,用政策、项目、平台来促进团队融合,尤其是高级别团队的孕育和发展。


    这一年,我们面向科学技术前沿,提升学术交流层次。

    强化高层次学术交流是高等学校运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环境条件,是促进学术繁荣、开放办学、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2024年度,学校组织开展了多元化深层次学术交流活动,先后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陈斌开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教授等多名国内著名学者来学校讲学或辅导基金项目申报。组织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专题报告199场次,圆满召开了新质生产力与甘肃高质量发展论坛、全国MAS院长工作会议等全国性学术会议共22场。先后推动与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等3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加强交流协作,强化学术交流,拓展师生视野,触摸学术前沿,拓展财经研究的新空间。

    学校将进一步坚持走“强科研”道路,有组织的科研,以优势特色学科为引领,规划凝练特色科研方向,开展“一院一专家”科研助力行动,进一步强化科研整体布局,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成果培育打造“新引擎”、平台建设培养“生力军”,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谋好长远之计、做好当下之事,着力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打造“新财经”,建设“新文科”,全力推动学校科研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撰稿 朱前涛、孙景云/审核 程贵/编辑 张钦)


Copyright © 2023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ll Rights Reserved

兰州财经大学科技处(社会服务协作中心)  地址: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和平校区)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160